胆囊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恶性程度高,治疗效果往往不好。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疾病,努力实现早预防,早发现,早治疗。 胆囊癌,顾名思义就是长在胆囊上的恶性肿瘤。那么胆囊又是什么器官呢?从图1可以看到,胆囊是胆道系统的一个器官,位于肝、胃、十二指肠之间,负责胆汁的浓缩和储存。 胆囊紧靠肝脏,又毗邻胆汁的流通管道,一旦胆囊上出现肿瘤,很容易侵犯到肝脏;抑或影响到胆管,造成胆汁的排泄受阻。所以,胆囊癌会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。 图1 胆囊示意图 1、胆囊结石 统计数据显示85%以上的胆囊癌患者都是合并胆囊结石的。结石导致胆囊长期慢性炎症,进而诱发胆囊粘膜滋生肿瘤。超过3cm直径的胆囊结石更为危险。 2、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中大部分都是属于胆囊非肿瘤性息肉,尤其是胆固醇性息肉(占60%-70%)。这类息肉一般是不会恶变的。但是对于胆囊腺瘤性息肉而言其癌变率就十分高,可达24.1%~36.4%。因此对于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的患者要高度警惕,定期复查。 3、胆管先天性畸形,比如先天性胆管扩张、胆管和胰管汇合异常等。 4、直系亲属中已有胆囊癌患者。 5、饮食影响:新鲜蔬菜,尤其是葱、蒜等蔬菜对预防胆囊癌有一定作用;而腌制品摄入,尤其是豆腐乳,可能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病风险。 6、肥胖也会增加发病风险。 胆囊癌本身在早期阶段不会有任何不适,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胆囊结石,可能会有慢性胆囊炎的饱胀不适感。随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,这时病人才会出现肚子胀痛、全身发黄、体重下降等症状。遗憾的是,很多患者往往到了这个时候才会到医院看病。 极少数患者在术前彩超、CT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肿瘤的存在;而是在切除胆囊后由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发现的。这种属于比较早期的胆囊癌。 大多数患者却没有那么幸运,都是在出现症状后到医院借助血液检查(癌胚抗原、糖类糖原199等)、彩超、CT等检查手段方才诊断出来。 对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意外发现的胆囊癌,我们称为意外胆囊癌。这时癌细胞往往只局限在胆囊粘膜层,属于很早期的胆囊癌(图2),不需要后续任何治疗了,术后定期复查即可,肿瘤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小。 图2 胆囊癌的演变 对更多的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而言,单纯切除胆囊还远远不够。他们需要接受胆囊癌根治术,包括周边的肝脏组织、淋巴结等等都需要切除。这样才可能提高疗效。 部分患者甚至由于肿瘤已经扩散,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,只能进行胆道支架植入等姑息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,延长生存时间。除手术之外,放疗、化疗等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,结合手术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。 尽管已经有了这么多可用的治疗措施,目前胆囊癌的总体疗效依然很差,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%,因此,我们更要重视疾病的预防。前面已经提到了胆囊癌的诸多危险因素,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胆囊癌。 不良生活习惯要纠正。一定要按时吃早餐,如果长期不吃早餐,一夜积存的胆汁得不到及时的排放,容易引发胆囊慢性炎症,诱发癌变的几率会升高;要少吃腌制品,多吃新鲜蔬菜;注意控制体重。 定期体检,尤其是50岁以上女性、肥胖的人群。 已经发现胆囊结石、胆囊息肉的患者,更要定期复查,把握好手术切除胆囊的时机。若胆囊病变达到以下条件时应注意及时手术: a) 直径>3 cm的胆囊结石; b) 胆囊息肉直径>10 mm;胆囊息肉直径<10 mm合并胆囊结石、 胆囊炎;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(增长速 度>3 mm/6个月); c) 合并胆囊结石、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; d) 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肿物; 胆囊癌虽然目前临床疗效不佳 但是预防起来并不困难 定期复查彩超 可以尽早发现胆囊的病变; 一旦发现胆囊结石、胆囊息肉等疾患 及时到医院诊治; 胆囊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就需要及时手术切除!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胆囊癌呢?
胆囊癌有什么症状?
如何诊断胆囊癌?
胆囊癌如何治疗?